洪武二年,朱元璋诏谕吐蕃诏书原文
我今天分享的这份诏书,是朱元璋建国初期的一份重要文件。它记述了朱元璋在平定中原之后,重建与周边非传统汉地关系的情况。
诏书的发布时间是在洪武二年,其诏谕对象是吐蕃。
在元朝时期,吐蕃是朝廷宣政院的直辖区域,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大明王朝作为继元朝之后的又一大一统王朝,朱元璋对于能否顺利招抚吐蕃,将其纳入大明版图给予了特别的重视。
遣使持诏谕吐蕃,诏曰:昔我帝王之治中国,以至德要道,民用和睦,推及四夷,莫不安靖。向者胡人窃据华夏,百有余年,冠履倒置,凡百有心,孰不兴愤。比岁以来,胡君失政,四方云扰,群雄分争,生灵涂炭。朕乃命将率师,悉平海内,臣民推戴,为天下主,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式我前王之道,用康黎庶。惟尔吐蕃,邦居西土,今中国一统,恐尚未闻,故兹诏示。使者至吐蕃,吐蕃未即归命。寻复遣陜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往招谕之。——(明) 胡广 撰、(明) 张居正 撰、(明) 温体仁 撰《明实录》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抄本,第1页
朱元璋在诏书开篇便着力描绘了中原王朝的辉煌历史,他提到“民用和睦,推及四夷”,这短短八字,不仅概括了中原王朝国内和谐、四邻安定的盛世景象,更巧妙地蕴含了深层的历史叙述逻辑——“自古以来”,强调吐蕃在历史上早已归顺于中原王朝,是王朝的一分子。
朱元璋以此为依据,为自己对吐蕃的诏谕提供了坚实的正当性基础。
朱元璋紧接着论述了大明王朝建立的背景。他提到“胡君失政,四方云扰”,详细描绘了元朝末年政治衰败、四方动荡不安、群雄并起争霸的混乱局面,以及老百姓在这场动荡中所遭受的深重苦难。
通过这样的详尽描述,朱元璋有力地彰显了大明王朝建立的正当性与必然性。
在元朝统治失序、天下大乱的危急关头,是他朱元璋挺身而出,率领将士平定海内,为饱经战乱的百姓带来了和平与安宁,最终“臣民推戴,为天下主”。
这短短8个字,朱元璋将自己塑造为了救世主般的英雄形象,强有力地彰显了他代表中原王朝正统传承的资格与威望。
诏书最后,朱元璋正式宣告了大明王朝的诞生:“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随后,他特别提到:“今中国一统,恐尚未闻,故兹诏示”,意思是如今中原已经统一,但恐怕有些远方地区尚未得知这一消息,因此特此颁发诏书。
朱元璋在自己兵强马壮、攻势正猛的时候,却选择了以诏书诏谕吐蕃,而非直接诉诸战争与杀戮,这充分体现了朱元璋作为皇帝,在自己大一统的过程中,他也是倾向于通过和平、友好的方式来进行,而非一味依靠武力莽撞行事。
*以上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见解,若您有不同观点或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