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真关心底层民众,还是仅为加强统治?
将关心底层民众与加强统治割裂看待是一种片面认知,不恰当的!
在古代农业社会生产力欠发达的大环境下,二者实则紧密相连。
对广大百姓而言,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生存是首要且艰难。
每日辛勤劳作,所求不过是能填饱肚子、养活家人,过上安稳的日子。
在他们朴素认知中,让大家有饭吃、有衣穿,免受饥荒战乱之苦,便是极大仁政、安身善举。
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百姓的安居乐业是维持统治稳定的关键基石。
百姓若饥寒交迫、困苦绝望,便如干柴遇火,往往就会引发社会动荡,威胁到统治的根基。
当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敲响了秦朝灭亡的丧钟。
此后,无数朝代的更迭兴替,皆在无声却有力地印证着这一历史铁律。
反之,百姓安居丰食,方认可统治,自担赋役,供兵源财源,助统治者安享尊荣。
统治者的优越是建立在百姓能为其服务之上,让百姓活不下去或者活得不好,对统治者毫无益处。
朱元璋制定并推行对底层民众有益的政策,给予他们切实的关怀与保障,并且对官吏施以更为严苛的标准和要求,这绝非简单的权宜之计。
它既显统治者道义担当,更是其巩固统治、避动荡、求长治的战略之选。
古代封建农业社会里,重百姓福祉与强统治紧密统一,二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矛盾。
关注公众号“袁载誉读明朝”,加入明朝历史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