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时代(1926-1989),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协约国一员跟随英法美等主要帝国主义牟取了巨大利益,它在短暂时间内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而后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并不断发展,走向极端的右翼分子狂妄地想称霸世界,最终走向法西斯道路,与意大利王国、纳粹德国结盟,拉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但邪不胜正,在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中,法西斯势力惨败,日本经济也在战争中几乎毁于一旦。

战后第一年,日本工业生产只有战争前的28%,经济总体水平倒退了几十年。而当历史的篇章翻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1968年),日本的经济GDP已超过西德成为世界第二。从战后的1945年算起,到1968年,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是什么力量把日本经济从崩溃边缘挽回,又是通过怎样的手段让它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GDP跃居世界第二的高度呢?

日本发展的外驱动力

一般而言,事物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来自于内部,即自己本身。但二战后日本发展路线不同于寻常国家,日本能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把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又进一步发张壮大,如果背后没有他人强有力的资金技术支持,只依靠单打独斗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而这个最大的推手,正是美国。

作为一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在极短时间内借助工业革命发展起来的想称霸世界的国家政权,美国怎么会想到要帮助日本恢复经济呢?其中牵扯到利益集团颇多的弯弯绕绕,简单说来就是:美国在二战获利后称霸全球的梦想愈加膨胀,它本想趁着日本岌岌可危时吞并日本,但在讨论和实践中发现或许恢复日本的经济文化后,美国自身能得到更多利益,比如扩大远东地区经济实力、壮大军事基地等,于是日本经济复苏问题迫在眉睫,美国随即修改对日本的计划,改为战后扶持。

为了真正扶持日本,美国还是做出了很多努力的。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各种重工业原材料是极其稀缺的,为了让日本的重工业能顺利运转,美国在保留日本原有的军工生产设备的同时,给日本运来了工业原料和燃料,解决恢复工业第一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