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说杜月笙第1期

“来日我若不能荣宗耀祖,誓不言归”

1位15岁少年,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并且活得更好,做到人上之人。决定到离家一江之隔的上海闯荡。

家虽然可能因为条件贫穷、成员间的勾心斗角,变得客观的不怎么温暖,但总是会有人保护您,给您暖心的亲情。

这位15岁少年也不意外,他的外祖母看着即将远去的孙子,内心是不舍,他不愿意尚有幼稚之气的“孩子”,独自去闯,去面对残酷无情的世界。

为此在一座名为八字桥的桥头,外祖母哭了。看着外祖母沧桑的面庞,流出了深深的泪痕,少年放弃了“冷漠”,泪水哗啦啦地流个不停。

就这样祖孙2人,相对而泣良久。

少年名为杜月笙,他在离家之后,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出人头地”。但是缺乏高等教育、又没有家族人脉的他,走“正道”一步一步地熬显然不可能。

15岁就准备出他闯江湖的他,此刻连走进这条路的资格都没有。

杜月笙做了件私事,却“惊动”民国4位总统,包括蒋介石-袁载誉

所以杜月笙,在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只好去走了一条,常人眼里的“撒旦之路”。初入上海不久,他就加入了当地黑社会巨头“青帮”。

在这里,杜月笙靠着敬业、机灵、敢打敢杀,自身实力不断的膨胀。

不但实际控制了法租界的赌场“公兴俱乐部”,还在私下大量贩卖毒品牟利,成为大毒枭。

毒品、赌场均是黑道最赚钱的生意,所以很快杜月笙就成长为“青帮”内部最有钱的主。

杜月笙做了件私事,却“惊动”民国4位总统,包括蒋介石-袁载誉

1925年7月,杜月笙更是将鸦片贸易明面化,成立“三鑫公司”,垄断法租界鸦片提运。并逐渐超越“黄金荣公馆”,成为上海“青帮”最具实力的团体。

同年杜月笙出任法租界商会总联合会主席,兼纳税华人会监察,成为上海“商界巨鳄”。

1927年南京政府成立后,他担任陆海空总司令部顾问,紧紧抱住了民国政府这棵大树。1929年,杜月笙迎来了自己的巅峰,就任公董局华董,这是华人在法租界最高的位置。成为了上海少有的能“黑白通吃”之人,被人戏称为上海的“土皇帝”。

“来日我若不能荣宗耀祖,誓不言归”

杜月笙并没有忘记儿时的“豪言”,成为公董局华董的次年,他就开始积极地谋划自己的衣锦还乡。

他先是购进农田10.5亩,然后委托好友谢秉衡修建一座“威风八面”的杜家祠堂,事后统计,这次修建一共耗费了纹银40余万两。这可是一般家庭,一辈子不吃不喝,都不可能赚到的钱。

可见杜家祠堂当年是如何的豪华。

然而除了建筑修得“豪”,1931年杜家祠堂落成之时,道贺的名单,可谓是神仙打架。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上海市长张群、大军阀吴佩孚、东北少帅张学良等代表的国民政府高官,纷纷送牌匾道贺。

杜月笙做了件私事,却“惊动”民国4位总统,包括蒋介石-袁载誉

当时作为国民政府天之骄子的汪精卫,更是写了洋洋洒洒的贺词,表示对杜月笙的友情。

更让人目瞪口呆的是,杜月笙这件私事,还“惊动”了民国四位总统,蒋介石、徐世昌、曹锟、段祺瑞均送牌匾,表示情谊在。

其中时任总统蒋介石, 更是写到“孝思不匮”,称赞杜月笙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是个大孝子。

但是讽刺的是,这个被国民政府众多高官赞扬的祠堂,在不久之后,就被杜月笙改造成为了毒品加工基地的掩体,天大的讽刺啊!

中国人民自古就有图热闹的情节,面对高官云集的杜家祠堂落成礼,没有不凑热闹的理由。

一时间上海沦为“空城”,上海市民纷纷挤进现场,只为见证杜月笙的衣锦还乡。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是“袁史”,切勿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