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宗皇太极曾说,若有效他国衣帽及令妇人束发裹足者,是身在本朝,而心在他国。所以满人在作战胜利后,往往把归降叫做剃发归降,投降的百姓叫剃发降我之民。攻下城池而官民没有剃发,就不算真的降服。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随军入关后,也是积极推动剃发,打败李自成进入山海关的第一天就下令剃头。要求投诚的官吏军民,一律按照满人习俗剃发,圣人之后也不例外,孔子的那些后人也要执行。

中国历史经过五代十国闹割据, 宋辽夏金归大元的民族大融合,胡俗、汉俗其实互相之间都有融合,尤其是北方人,或多或少生活中都带有曾经的胡俗。

但是习俗融合在以往是靠时间慢慢消化,是一种潜移默化互相自愿的行动。而多尔衮一来就武力推动汉人改满人习俗。这无疑是对汉人的极大不尊重。

为了尊严,大量汉人在本已接纳清朝这个新王朝到来的情况下,毅然进行捍卫之战。清军刚拿下北方时,直隶三河县就爆发反清之战,随即整个清军地盘都开始动起来。多尔衮为稳住基本盘,最终选择妥协,取消剃发令。

但是当清军彻底击溃李自成部,跨过长江基本消灭南明政权后,清军出尔反尔,再次要求汉人剃发改装,表明彻底臣服新王朝的心态。没有李自成、南明的牵制,这一次清军非常坚决,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并包装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金钱鼠尾,乃新朝之雅政;峨冠博带,实亡国之陋规。

江南地区的汉人闻讯,大惊,拒不从命,纷纷举起反清大旗。但是临时起兵的普通百姓,毫无纪律,更谈不到组织和战斗力了,哪是刚经历战火的清朝士兵对手,最终这些抵抗,在清朝的血腥屠杀下,慢慢的被扼杀。著名的嘉定三屠,为了消灭汉人百姓的抵抗,清军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近十万人老百姓遇难。

清朝用屠刀,推动剃发令,短期内是达到了消弱汉人反抗意识,巩固清朝统治者的至高地位的目的,但是正是因为这些血腥屠杀,也使清朝始终无法摆脱满汉冲突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