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汪伦”,却因为李白的一首《赠汪伦》而名流千古。数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上至识字的老年人,下到读书不久的小学生都知道唐朝有个汪伦,他是李白的好朋友。

历代官修史书和一般民众的大脑记忆都是有限,历朝历代往往只有达官贵人和大事件亲历者才有机会留名史书、活在人们的口中,被后人所熟知。譬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

但是“汪伦”在官修的正史中,小袁根本找不到这个人,甚至在他人传记中,也没有找到他亲身经历历史著名事件而留下的只言片语。

按照常理推算的话,“汪伦”是不应该被记住的,更不可能在千年之后的今天,还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人物”。而这一切都源自汪伦他设下的一个“骗局”。

唐朝天宝年间,此时的李白已经名动天下,人人都夸他是大诗人,曾任过县令的汪伦即为其中的铁杆粉丝,他崇拜李白桀骜不驯的人格,喜好他如同天外来语的想象。反正就是把李白爱得深切,具体程度可参考爱豆们对自己偶像的疯狂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