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秦相)
吕不韦(秦相)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中国战国时代政治人物,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人,初为大商人,后来成为秦相,封文信侯,在秦为相十三年。广招门客以“兼儒墨,合名法”为思想中心,合力编撰《吕氏春秋》,有系统性的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后为先秦杂家代表人物之一。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下令将其流放至蜀(今四川),不韦忧惧交加,于是在三川郡(今河南洛阳)自鸩而亡。
出生 |
前292年 卫国濮阳 |
逝世 |
前235年 秦国三川郡(今河南洛阳) |
时代 |
秦 |
地区 |
中国 |
学派 |
杂家 |
主要领域 |
政治学 |
吕不韦是如何帮异人登基?
吕不韦出生于前292年。吕不韦为卫国濮阳人,在韩国阳翟经商,因“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
吕不韦在赵国都城邯郸经商时,偶然结识秦国公子,留于赵国的人质嬴异人(秦庄襄王) ,认为“奇货可居”,决定帮助嬴异人返回秦国……文章未完
吕不韦对秦国的贡献
前249年,秦庄襄王以不韦为相邦,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同年,东周君与诸侯谋秦,吕不韦奉命诛杀东周君,灭东周国。
三年后(前247年)秦庄襄王病故,嬴政继位,即后之秦始皇。嬴政年方十三岁,尊吕不韦为“仲父”。
吕不韦执政后,推行下列政策……文章未完
嫪毐叛乱牵连吕不韦,秦王政打算诛杀吕不韦,但吕不韦毕竟令秦王政父亲得以登上秦王之位,有拥立之功,而且有众多吕不韦门客求情,于是打消了判处吕不韦死刑的念头。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秦王政以失职为名罢免吕不韦的相国职务,并把吕不韦放逐到其领地……文章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