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在1420年迁都到北京。朱棣在1420年下诏正式迁都,自明年起改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改北京为京师,但为尊重南京的故都地位,仍虚设了几无实权的南京六部等中央机构,称南京某部。

朱棣哪年迁都到北京-袁载誉读明朝

自明朝统一中原约半个世纪后,全国的政治中心再度回到北方。自938年石敬瑭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后,北京一带已有约430年不在汉族政权的控制之下(若从安史之乱、河北藩镇兴起算起则更长);而靖康之难后,整个华北地区也已经有近250年由异族统治。永乐迁都后,北京及其周边成为明朝的核心统治地域,汉族政权对华北的控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并影响了女真族的清朝、汉族复主的民国北洋时期以至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赞成成祖迁都的意见认为,由于首都距离长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调动军队抵御侵略。成祖年轻时作为藩王驻守北京十七年,成为皇帝后就曾以北京为基地五次北伐北元的残余势力,北京在军事指挥上的优点是处于后方的南京无法比拟的。同时,天子戍边的气势以及皇宫和先帝陵寝俱在前线的事实,使朝廷上下在面对危机时更有抵抗的决心,例如土木堡之变明军覆灭及皇帝被俘之后,明朝坚决地组织了北京保卫战,而不是像西晋、北宋一样放弃北方,并顽强坚持了约二百年才被后金易主。

而反对者则认为,一方面迁都北京给明朝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北京地位陡然提升,令整个北方防线在向内收缩的同时也向北京集中,反而破坏了明太祖时北方边防的均衡配置。明宣宗放弃开平等三卫后,长城以外明军再无据点,令北京暴露了两翼,也失去了战略纵深,使京师长期处于外敌的直接威胁下,同时也是明中期鞑靼在大漠、明后期女真在辽东坐大的重要肇因。

全文转载自维基百科,不代表站长观点,谨慎辨别参考,部分内容有删减。

永乐迁都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