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孙子朱瞻基(1399年3月16日[1]—1435年1月31日),或称宣德帝,明仁宗嫡长子,永乐九年(1411年)立为皇太孙;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月立为皇太子。
洪熙元年(1425年)朱棣孙子朱瞻基即位,次年改元宣德,明朝第5位皇帝,在位十年,享年36岁。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朱高煦之乱,和其父明仁宗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听从二朝元老兼阁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建议,停止对交阯用兵,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较为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不过,他也开启此后宦官干政的局面。
宣德九年(1434年)腊月廿一日,皇帝突感不适。次日起,群臣即至左顺门诣问圣安。当年除夕也是立春,按礼制,群臣应向皇帝举行贺礼,但皇帝已无法接受朝贺。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一的正旦贺礼一并宣布免去,同时命百官至文华殿朝贺皇太子。初三,皇帝崩于乾清宫,时年37岁。初五,上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宣德十年六月廿一日,梓宫葬入景陵。
全文转载自维基百科,不代表站长观点,谨慎辨别参考,部分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