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下一位继位者是明仁宗朱高炽。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年号洪熙,明成祖嫡长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中山王徐达外孙,明朝第四代皇帝。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闰九月廿一日,被封为燕王世子,并娶兵马指挥张麒女为世子妃。靖难之役中,仁宗负责镇守北平,并成功抵御李景隆率领的中央军围攻。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并在明成祖屡次北伐中,担任监国职位,实际负责国家政事。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继承皇位,年号“洪熙”,在位期间,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改革与调整,国家富足。仁宗与子明宣宗在政治用人、行政处理上,均为后世所称善,史称“仁宣之治”。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在北征班师途中崩于榆木川。当时京师诸卫军皆随行,只有赵府三护卫留京师,随驾北征诸臣浮议籍籍,大学士杨荣、金幼孜等人顾虑赵府护卫闻讯发动政变,遂秘不发丧。杨荣与少监海寿持遗诏驰奔京师。朱高炽遣皇太孙朱瞻基出居庸关迎驾。同年八月己酉,皇太孙至雕鹗堡,入于军中,遂发丧[6]。八月丁巳(1424年9月7日),朱高炽继帝位,大赦天下,并取次年年号为洪熙。明仁宗登基后,褒奖直言,虚怀纳谏,减轻刑法。
全文转载自维基百科,不代表站长观点,谨慎辨别参考,部分内容有删减。